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聚焦二十大
充分发挥“五老”作用深入推进创建“未成年人零犯罪”活动

按照省综治委、关工委部署,在市委统一领导下,同综治办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,充分发挥“五老”作用,周密部署,精心组织,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“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、村屯、学校”活动。到目前为止,没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,基本实现三年“零犯罪”。

一、坚持从正面教育抓起,引导未成年人筑牢思想防线

未成年人世界观尚未形成,通过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,做到自觉遵纪守法,是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措施。全市现有“五老”报告团22个,成员共223人。市关工委组织这些同志结合自身优势,经常深入学校、社区、村屯,针对未成年人思想实际,利用本地教育资源,为未成年人讲故事、做报告,仅今年上半年就达45场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一是立足提高素质,抓好思想道德教育。由10名平均年龄75岁老同志组成的市关工委报告团,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为中小学生作报告37场次,受教育学生达2万余人。中小学开展“三爱”、“两史”、“我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”、“传承红色基因,争做时代新人”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,融教育于活动之中,举办主题班队会350余次,撰写征文3000余篇;引导孩子们坚持知行统一,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,24所学校做好事400余件。

二是着眼防患未然,抓好法律知识教育。市关工委与相关部门配合,在全市青少年中组织开展了“关爱明天,普法先行”教育活动。通过报告会、文艺演出、宣传片、宣传单、宣传版等多种形式,宣传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、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、《法律援助条例》知识和真实案例,营造出浓厚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氛围。市关工委每年还协调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到华山、永丰等监狱接受警示教育,请律师以案说法,安排青少年服刑犯人现身说法,帮助同学们在思想上确立法律底线。

三是注重疏导并举,抓好心理健康教育。组织“五老”利用各学校“心理健康咨询室”和各班的“知心姐姐信箱”,以及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的个别思想工作,为260名未成年人解疑释惑,使17名自卑、焦虑的未成年人增强了自信心,14名厌学、逃学的学生激起了学习兴趣,3名狂躁、情绪失控的青少年调整心态,避免走向极端。

二、坚持从关爱特殊群体抓起,帮助解决实际问题

贫困生、留守生、落榜生、劣迹少年和服刑人员子女,由于生活的贫困、亲情的缺失、父母的过错,容易产生自卑自弃心理而误入歧途。做好这些人的工作,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。坚持以关爱为本,组织267名“五老”成立了73个关爱团,落实帮扶责任,健全帮扶制度,加大了对这部分人的关爱力度。

一是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。我市城乡每年有400多名贫困生。市关工委建议市委设立了“助学救助基金”,每年由财政、民政筹集4万元资金对失学儿童进行救助,多年来已救助贫困生1350多人次。市关工委还同工会、妇联等部门协调,每年开展“春蕾行动”和“金秋助学”活动,动员社会力量捐款,资助贫困生。

二是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。我市有留守儿童1894人。仅2017年市关工委牵头在全市开展了“留守儿童关爱年”活动,就募集资金20余万元,学习、生活用品3500多件,帮扶留守儿童583人,还为320名留守儿童聘请了“代理家长”和“爱心妈妈”。兴安乡老教师王春志四年如一日,用摩托车接送辰清河村留守儿童夏慧志每天上学往返5公里就学通勤,风雨无阻。

三是引导落榜生求学或就业。市关工委几年来动员400多名“五老”引导800余名落榜生参加职教中心培训,系统学习电焊、驾驶、机械修理等技术,其中有120多人持证上岗。建设乡近三年有中考落榜生50名、高考落榜生3名,参加职业培训后,32人去了大连造船厂工作、10人去了哈铁公司工作、3人回村开了农机修理部。青山街道办关工委在6个社区开设了“自主创业室”。四社区高考落榜生何凯月,父亲脑梗2年,母亲心脏不好,家庭贫困,社区关工小组帮他在鸿福集团上班,收入稳定。

四是把劣迹少年转化作为工作重点。社区和学校关工组织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摸排,确定重点帮教名单,建立帮教档案,落实帮教措施。全市建立了23个帮教小组,开展“一对一”或“多对一”帮扶,有13名劣迹少年实现根本转变。龙镇开发小学张某幼年丧父,母亲常年在外打工,与76岁的奶奶一起生活。生活的艰难使她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,在班级偷同学的钱,同学厌恶耻笑她,她躲在家里不敢上学。学校关工组织及老师得知此事后多次到她家中登门帮助她做家务,购买生活学习用品,跟她谈心交流,做思想工作,使她开始对生活有了信心、渐渐改掉恶习,现已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。

五是关心服刑人员子女。建设乡民兴村刘某兄弟父亲因过失致死被判刑,二人自从上小学开始,就由村关工领导小组进行帮扶。关工小组长李军资助这两个孩子直到完成学业。孩子父亲十分感动,决心振作起来,好好改造。

三、坚持从工作载体抓起,营造良好环境

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,家庭教育、学校管理和社会协同缺一不可。思想教育、管理服务和环境影响同等重要。在创建活动中,我们根据“五老”的特点,充分利用好各种工作载体,扎实构筑起家庭、学校、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。

一是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监护水平。市关工委协调教育、妇联等单位,在全市开办了52个家长学校,近七年累计培训家长9826人。城内6个社区的家长学校,今年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6场次,听课家长400多人。关工组织还帮助各学校普遍建立了家长委员会,定期把家长请到学校,聘请老教师讲授家教知识;召开家长座谈会,安排教师家访,同家长交流学生情况。

二是办好“四点半”学校,加强“无缝管理”。针对农村进城流动生增多的实际,各社区都制定了《社区关工组织对进城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办法》。6个社区都建立了“四点半”学校,聘请13名“五老”义务服务。

三是利用各种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。我市各乡镇街道有活动场所11个、社区村屯有活动场所102个,还有文化大院46个,农家书屋和图书室105个,校外辅导站93个。我们利用这些场所,动员“五老”根据未成年人的需要,开展适应其特点的各种活动。

    四是义务网吧监督员积极参与整治文化环境。全市聘请“五老”义务网吧监督员96人,对中小学校周边进行专项治理,强化监管,确保学校周边200米以内没有网吧和游戏厅。去年深入网吧开展监督活动110多次,劝离未成年人进网吧72人;与学校、学生家长沟通,帮助教育35名有网瘾的未成年人改掉了不良习惯。